|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唐素圆,蔡雄鹰,黎建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9):1369-1371.
点击复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慢性病学杂志》[ISSN:1674-8166/CN:11-5900/R]

卷:
21
期数:
2020年09期
页码:
1369-1371
栏目:
专题报道
出版日期:
2020-09-2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唐素圆蔡雄鹰黎建平张程赪
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200
Author(s):
-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Keywords:
-
分类号:
R749.4
DOI: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 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1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 规组基础上加用rTMS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治疗前后的 抑郁程度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和78.69%,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联合组的汉密尔顿抑郁(HADM)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DNF、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6%(4/61)和4.92%(3/61),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 BDNF、5-HT、NE水平。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家丰,张静娜,肖府庭,等.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 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 (5):556-561. [2] 牛玉莲,王红星,王玉平.rTMS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 学杂志,2017,97(31):2470-2472. [3] 沈仲夏,章晓梅,蔡敏,等.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凝血功能 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2):117-121. [4] 杨华,聂艳,宁若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后 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 (15):1578-1581. [5] 师乐,李素霞,邓佳慧,等.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谱 系障碍的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4):65-68. [6] 彭芙蓉,庞蓉.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6):1133-1135. [7] 刘佳丽,王亮.抑郁症认知功能损伤及异常脑机制研究进展[J].科 学通报,2018,63(20):1173-1183. [8] 戎笛声,位照国,杨颖佳,等.童年期创伤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成 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 (10):896-900. [9] 程宇琪,余红军,卢瑾,等.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八周后 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3):201-207. [10] 孙秀媛,李海玲,朱相华,等.rTMS及MECT在不同时间点对抑 郁症疗效和BDNF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7,37(4):262-265. [11] 朱宁,赵伟丽,朱洪山,等.r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 症患者治疗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12):2431-2434. [12] 王梅,程韬,杨开仁,等.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 物质、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 2019,16(13):95-98.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唐素圆,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 神康复 通信作者:唐素圆,E-mail:1393718578@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