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林丹,许少华.复方苦参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07):1044-1046.
点击复制

复方苦参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PDF)

《慢性病学杂志》[ISSN:1674-8166/CN:11-5900/R]

卷:
20
期数:
2019年07期
页码:
1044-1046
栏目:
专题报道
出版日期:
2019-07-2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林丹1许少华2
1.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福建 莆田 351100 2.莆田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福建 莆田 351100
Author(s):
-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复方苦参汤炎症因子黏膜病变临床研究
Keywords:
-
分类号:
R574.2
DOI: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莆田学院附 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1 g/次,4次/d)、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等常 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复方苦参汤,1剂/d,早晚分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 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降钙素原(PCT),观察疾病活动指数 (DAI)改善情况,进行肠镜检查观察黏膜病变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8周TNF-α、IL-6、hs-CRP、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8周D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8周后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 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 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2.383,P<0.05)。结论 复方苦参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 疗效确切,能显著控制病情进展,加快肠道黏膜修复,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田原,李俊霞,王化虹,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皮肤表现及影响因 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7):505-509.
[2] 周璐祎,闫爽,娄保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 性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4):447-450.
[3] 熊真.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23-425.
[4] 俞红粉.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及骨代谢 指标变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06-2108.
[5] 刘博伟,肖伟,贾航.3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胃 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98-101.
[6] 中华中医药学会.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教育,2011,9(10):126-128.
[7] 王真权.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规律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3,33(5):106-108.
[8] 向黎莉.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 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9):2360-2364.
[9] 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4-136.
[10] 杨佳,范恒.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反应和氧化应 激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25(8):139-143.
[11] 范恒,张丽娟,钟敏,等.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治疗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16(8):647-654.
[12] 吴松涛.复方苦参汤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 [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13] 周霞,张绍武,李治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TNF-α水平 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691-693.
[14] 朱娟,刘志峰.溃疡性结肠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 变化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492-1494.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林丹,硕士,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药剂科 通信作者:林丹,E-mail:77549519@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