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彭雅卓,王丽靖.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学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7,(08):884-886.
点击复制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学分析(PDF)

《慢性病学杂志》[ISSN:1674-8166/CN:11-5900/R]

卷:
期数:
2017年08期
页码:
884-886
栏目:
专题报道
出版日期:
2017-09-07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彭雅卓 王丽靖
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70
Author(s):
-
关键词: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病因学饮酒史
Keywords:
-
分类号:
R743
DOI:
-
摘要:
目的为明确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病因,探讨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 病因学情况。方法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12 月期间在北京丰台医院就诊的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随 机抽取53 例作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53 例急性单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 料,对于可能影响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应 用改良TOAST 分型方式进行病因分类,分析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男性、60岁以上、有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病史为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 素。两组TOAST 病因学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率是 35.85%,心源性栓塞是13.21%,小动脉病变率是16.98%,与对照组的37.74%、11.32%、24.53%相比,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主要病因应为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小动脉形成。结论临床医师应 充分把握本病发作的高危因素,从而予以有效防治。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艳雯,戴亚辉,靳令经,等.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 素及病因学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420-423.
[2] 徐鹏程,高宗良,王龙,等.FLAIR 血管内高信号在急性后循环多 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6,33(7):604- 607.
[3] 徐鹏程,王龙,王天雄,等.FLAIR 血管内高信号在急性后循环多 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C].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 年会.2015.
[4] Zeng Q, Tao W, Lei C, et al. 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J]. Journal of Stroke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15,24(7):1614-1620.
[5] 邹昕颖,龚浠平,潘岳松,等. 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和 预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9):773-777.
[6] 倪健强,赵红如,何萍,等. 后循环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危险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 1023-1026.
[7] 王状状,李常新,张晓芳,等. 基于影像学诊断前、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 (15):2259-2263.
[8] 吴钢,许映雪,胡志坚.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可能影响 预后因素的相关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 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
[9] 黄敏,李晓波,陈兰兰,等. 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 病杂志,2016,18(4):398-400.
[10] 刘伟,杨兴东,唐晓梅,等. 基底动脉高密度征与急性后循环脑梗 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7): 365-368.
[11] 朱琳,王真,罗中明,等. 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 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7):2694-2696.
[12] 胡耀凯,韩雄. 前后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回顾 性研究[C].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 编(下),2014.
[13] 陈颜强,张雪萍,白洪忠,等. 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后循环颅内动 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897-900.
[14] 李艳艳,韩艳艳,谭军.青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 窄的血管危险因素和分布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2016,45(36): 5101-5103.
[15] 汤媛媛.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 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5):7205-7206.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彭雅卓,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病 学和脑血管病
通信作者:彭雅卓,E-mail:bihuiqin0224@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