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赵锦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7,(06):700-701.
点击复制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DF)

《慢性病学杂志》[ISSN:1674-8166/CN:11-5900/R]

卷:
期数:
2017年06期
页码:
700-701
栏目:
专题报道
出版日期:
2017-07-13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赵锦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周口466000
Author(s):
-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痛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Keywords:
-
分类号:
R711.32
DOI: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 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4 例和对照组33 例。对照组 予以12.5 mg/d 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6.25 mg/d 米非司酮治疗,均治疗3 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 果及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 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 (31/34) 低于对照组的96.97% (3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分泌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LH、 FSH、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 及F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 照组治疗后P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2.94% (1/34),低于对照组24.24%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可 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作者简介:赵锦丽,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 通信作者:赵锦丽,E-mail: wuchunfanglh@163.com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赵锦丽,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 通信作者:赵锦丽,E-mail: wuchunfanglh@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7-18